最近,小编观察到,关于房地产业的“惨诉”,越来越多。
被房企“优化”,中介门店关闭,中介失业转行送外卖、卖保险等事件,层出不穷。
不仅仅是个人,不少房企,也在艰难求存,有的甚至表示不做房地产了。
它们有的过得很好,有的在求存,有的则难逃被收购兼并的命运。
纵观房地产业,“大鱼吃小鱼”的征兆,最近在陆续增多。
例如,近期,美的置业与招商银行签署了《并购融资战略合作协议》和《按揭战略合作协议》,招商银行将授予美的置业地产并购专项融资额度60亿,专用于业务并购;
碧桂园获招商银行150亿并购融资,部分用于收购已出险企业合作项目股权......
此前,也有建发地产募集资金拟安排用于并购标的项目公司股权和项目建设,招商银行给大悦城控股提供100亿元并购专项额度等事件。
小编翻了翻,房企“大鱼吃小鱼”并购的征兆,在近几个月表现得极为集中、明显。
众所周知,近一两年,有不少房企相继“暴雷”了,而让优质房企收并购出险房企、项目,不失为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的其中一个好方法。
为促进收并购,减少优质房企们的忧虑,政府部门、银行等,给予了不少的“支持”。
首先,有央行、银保监会发文做好房企并购金融服务、政府为优质房企“牵线”、不将收并购融资贷款纳入“三道红线”。
其次,招商、兴业、平安,浦发等银行,表态支持房企并购。
于是,有收并购意向的房企,就陆续要行动起来了。
有人士甚至指出:2022年,房企收并购的事件,将会继续纷至沓来。
大家都知道,房地产业,不仅是高利润,更是高周转的行业代表。
不过,近一两年的房地产,并没有以前容易了,暴利的时代仿佛一去不复返。
回顾2021年,楼市总体冰冷、分化加剧、销量下滑,有个别房企扛不住,由于周转不佳,出现资金链紧张、断裂的问题,处在危险的边缘。
有些出险房企,由于出险前盲目、疯狂扩张,在“暴雷”后,不止面对资金回笼的高压力,之前高调拿的地,也是无力开发。
这,给了不少房企一些警示,所以,现在不少房企更追求稳健的财务、要求快速回笼资金,更喊出“活下去”的口号。
此前趾高气扬,现在更求生存,无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上年年底至今,楼市暖风虽然一直在吹,但2022年的行情,估计分化会相当明显,三四线城市大概率不好卖、地段不好的大概率不好卖、产品力不强的没那么好卖......
对一些房企而言,依然不太容易。
与此同时,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买房,选准开发商很重要!小编认为,国字号房企,是较为稳妥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