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政协委员提议取消公摊面积一事,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网友们发表了各自的意见,主要有支持派和反对派。
支持派认为:买房的价格按建筑面积算,但住进去一般只享受套内面积,公摊面积的物业、取暖费还要自己交,而且公摊面积使用情况并不透明,购房人没有对此的议价权、知情权,只听开发商“信口开河”,不知会否遇到猫腻。
反对派认为:羊毛出在羊身上,毕竟走廊过道、公共门厅、共用墙体等公共设施不可能不建, 取消公摊,开发商就只有把多出的成本想方设法摊进套内面积价格里,开发商为了利润着想,公摊部分的建设水平可能会下降,居住舒适度降低。
据了解,公摊算是中国“特色”,国外基本没有这个概念。
有的国家是按实际使用面积来计算,即室内能铺地板的面积是多少,要花钱买的面积就是多少;有的国家由于人口较少,大多是独栋住宅,这样的房子都是按套卖的,因此也没公摊一说。
发明公摊面积的香港,现在取消公摊,按实际面积定价了。
看到这,似乎支持派说的即是真理。
不过,要知道,曾经的重庆,就取消过公摊面积,虽然按套内面积来算,为之买单的面积小了,但单价却高了,对比之前单价低、面积大的建筑面积来算,差不了多少。
况且,开发商为了追求利润,建的不少是2梯6户、3梯8户等,居住舒适性也下降了。
◇ 图源网络
由此看来,取消公摊面积,对购房者而言未必只有益处。
小编认为,取不取消公摊,最终购房价格可能并不会相差多少,没必要过多纠结。比起期待取消公摊,不如先期待规范开发商把公摊详细信息写进购房合同,让公摊面积变得更透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