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事关经济、房地产!近日重磅会议定调!
2023-12-13 15:20:40 126
  • 收藏
  • 管理

    121112日,2023年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图源网络

    有关注市场、政策动向的朋友应该知道,这类会议相当于给接下来的经济工作部署作出定调,后续不少动作都是根据会议要点展开

    比如在年中的重磅会议开完后,认房不认贷、下调存量房贷利率、增发1万亿国债等等动作纷纷来了。

    因此,这两天召开的会议可谓非常重要,暗含的信号值得关注

    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 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上述要求表明,明年经济工作总基调更加突出“进”字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认为,中央对推动经济增长的态度更加积极,同时强调“先立后破”,或指向明年将加大政策力度,改善拖累经济较大的房地产领域

    他还提到,明年经济将延续内生性曲折复苏,政策也将助力经济巩固增强,预计经济增长目标将制定为5%左右的较高水平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以进促稳”就是要通过发展来保持稳定;“先立后破”,就是要做好新旧模式之间的衔接和切换

    这里的“立”和“破”,包括但不限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能源结构以及政府债务管理机制等,在新机制正式成型之前,原有的模式还将继续运行。

    综合黄文涛、温彬的观点+会议定调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笔者认为明年房地产的松绑、刺激政策很大概率还会继续出台,包括最近备受关注的房企融资问题也会继续推进、一线城市继续松绑等等

    要知道,房地产仍然是个牵连甚广的行业,自身+相关上下游的链条较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较大

    大家可以发现,今年依然出了不少楼市政策,一线城市都实质动起来了,预计这当中既有出于维护房地产业平稳运行的考虑,也有出于促进经济发展的考虑。

      一线城市部分政策动作,图源财联社

    网友上年就在期盼的存量房贷利率下调,今年终迎落实,相信道理也是如此。毕竟利率降了,钱包得到“减负”,不仅利好楼市,还能对促进社会消费起到一定的作用。

    这次会议用到了“先立后破”的非常规词汇,或是上层意识到了,先把眼前的地产困境解决好比考虑更远的布局更具紧迫性。

    或许有人会说,官方的意志在于逐渐减少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是要培育高新科技等先进产业形成新的经济支柱,预计包括但不限于会议提到的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量子、生命科学等等产业。

    不可否认,经济对房地产依赖过高并非是好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行业规模难以回到以前的高位水平基本也成定局。

    或许,我国逐渐降低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度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注意:不代表抹杀它的客观存在意义,房子归根到底是居住的载体,只要这种需求还在就还需要地产)

    然而摆在眼前的问题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房地产与大多数老百姓,形成了资产的深度绑定;仍有一些城市对土地财政持有较高依赖度,而且根据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披露的信息,2022年全国土地相关税收规模约为1.92万亿,约占地方财政“三本账”收入的46%,想让城市们把这比例降下来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

    况且,我国的高新科技等先进产业还没取得较好的建设成就,也并非用短短几年就能搞好

    因而短期来看,房地产的重要性依然难以取代,楼市还是得“救”,该出的政策还是得出

    根据官方的定调,我国房地产要改变发展模式是势在必行的事。本次会议提到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正是助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3大工程

      图源网络

    然而,树立系列新机制、构建新模式不是一蹴而能够达成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过渡

    综合来看,当下的房地产困境有需要管,设法提振市场信心/预期、促进市场回暖具有重要性

    >>> 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会议要求,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2024年宏观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过程中,政策面要保持稳增长取向。各部门在出台政策措施过程中,应全面评估可能带来的影响,慎重出台有可能产生需求收缩效应政策,多安排有助于需求扩张的政策,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面对内外部多重挑战与压力,2024年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更好发挥和放大政策组合效应。综合用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让各类政策更加协调,协同发力,使政策效果更加明显,从而增强对稳消费、稳就业、稳外贸等的支持力度

    董希淼还说:“特别是,应用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组合,更精准有力地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外商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

      图源网络,与文案无关

    笔者观察到,“逆周期调节”、“跨周期调节”在今年多次会议都有出现,这两个词有何寓意?下面是比较权威的解释。

    -- 逆周期调节,是指通过一些政策工具和措施,熨平经济运行中,过度的周期性波动,降低由此积累的系统性风险。

    它是一种政府对经济周期波动作出的反应,其基本原理是在经济高峰期,政府应采取措施抑制经济增长,防止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经济泡沫;而在经济低谷期,政府应采取措施来刺激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维护市场信心等等。

    -- 跨周期调节,要求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更加注重衔接,防止调整过早或过快。

    此外,会议要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预测明年各类政策间的契合度会更高、财政政策力度会大于货币政策。

    对于财政政策,王青认为2024年目标财政赤字率或将设定在3.5%左右,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也会达到4万亿左右

    对于货币政策,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或意味着政府将通过货币金融政策发力,增加流入实体经济的广义货币供应量,进而提振价格水平

    “考虑到最近两个月通胀数据持续回落,预计年底前降息或降准落地的概率比较大”。

    >>> 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

    会议提出,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

    今年以来主要受外需因素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增速有所放缓。今年东莞经济表现不如预期,其中正有受到外贸因素的影响。截至10月,东莞外贸恢复正增长,希望明年情况也能好些。

      图源东莞发布

    会议还提到要切实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堵点,无疑也是便于国际间的交流、利好经济发展。

    >>> 更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今年以来,官方多次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利好政策,譬如7月份出台的“31条”、8月份出台的“28条”、11月份出台的“25条”......

      图源人民日报

    本次会议,也有提到支持民企的系列措施

     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

     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

    民营经济在我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人认为它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半壁江山”,因此支持民企发展尤为重要。

    >>> 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的媒体,都出现过唱衰中国经济发展的声音。预判接下来,会加大对这类行为的打击力度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认为,明年有必要做好提前与市场充分、有效沟通,及时、有力、有效地回应舆论关切,改进宣传方式”、“经济有亮点也有隐忧,积极回应和应对,才能真正打消公众疑虑”

    “同时,政策还要通过走在市场预期前面引导预期,加强与市场的沟通。避免让市场等待政策,有必要让政策走在市场预期前面,超出市场预期,如此才能打破低迷的市场情绪,调动起微观主体的积极性”。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强调了要抓落实(要不折不扣抓落实,确保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要雷厉风行抓落实,统筹把握时度效;要求真务实抓落实,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敢作善为抓落实,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希望相关动作能够快速出来吧。

    注:本文展示的专家见解均源于「中国证券报」

    上一页:全市新地王!楼面价约29241元/m²!南城CBD宅地成功出让! 下一页:持续蜕变|东莞大力推进的“百千万工程”,悄然带来了些新变化...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