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东莞全域纳入深圳都市圈的消息疯狂刷屏。
◇ 图片截自东莞发布官微
据悉,深圳都市圈以深圳为主中心、东莞为副中心,提出要打造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三位一体”都市核心区,还要推动松山湖科学城、滨海湾新区、水乡功能区、银瓶合作创新区四大战略平台建设。
众所周知,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都是东莞的高能级/潜力区域,相信它们在这方面的新动向也会备受瞩目。
城区方面,近年来比较受关注的广深第二高铁,正是重点谋划推进的工程之一。从最新的动态来看,它最大可能择址蛤地,最快会是明年动工、有望在2029年前通车。
另外,松山湖、滨海湾新区也在融入都市圈方面有着相关的规划,这点在它们的官微就有作详细的介绍,下面笔者节选重点给大家看看。
松山湖:
一、强化科技创新产业体系
加快松山湖科学城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譬如散裂中子源二期、先进阿秒激光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另外,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也将加入都市圈高水平实验室集群。
◇ 中国散裂中子源主装置区,图源网络
◇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图源网络
共建河套―西丽湖―光明―松山湖创新产业组团,聚焦信息、生命、材料三大领域,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启动区加快布局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深圳都市圈将以环珠江口湾区(深圳―东莞)等为重点,发挥东莞滨海湾新区等海洋经济优势地区,构建陆海协调的海洋产业格局。并且支持东莞理工学院建设海洋学科和海洋学院,开展海洋高等教育交流合作。
一、强化轨道交通优势
紧密串联轨道重点站口,助力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建设,推进松山湖站的建设;加快推动深莞惠三市跨界道路的规划衔接,推动松山湖科学城至光明科学城通道规划建设,对普通国省道及城市边界地区主次支路进行升级完善......
二、与港澳深化合作推动高等教育发展
引入更多香港科研平台和教育医疗资源,持续拓展深港教育、科研、金融、商务等合作,推进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共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全面落实中央惠港惠澳政策等;
◇ 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图源网络
加快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校区)建设,支持东莞理工学院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
◇ 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图源网络
滨海湾新区:
同样地,滨海湾也将从空间格局、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基础设施“硬联通”等方面加速融入深圳都市圈。
在深莞穗发展轴上,依托广深、莞深高速公路,穗莞深城际等交通通道,加快推进实施“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规划,进一步发挥滨海湾新区作为科技创新平台之一的作用,助力构建布局合理、开放互通的区域创新体系。
滨海湾新区作为都市圈的创新平台之一,将加强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坪山高新区等七个创新平台协同发展。
在产业集群建设方面,聚焦培育发展专业化、国际化、高端化现代服务业,优做强会计、法律、管理咨询、设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进一步夯实滨海湾新区等区域的国际化专业服务机构集聚基础。
在跨区域产业组团构建中,深圳都市圈将构建前海片区―滨海湾新区―翠亨新区临港临空经济组团,推动深圳前海片区、滨海湾新区、中山翠亨新区的临空向海区位优势,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临空经济、会展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
此外,还将加强与港澳台、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合作,加强与深圳海洋新城、宝安机场、国际会展中心等重大项目衔接及合作。
在海洋经济发展中,深圳与东莞将在海洋经济方面进一步协同发展,以环珠江口湾区(深圳―东莞)等为重点,将加快开通深圳―东莞、深圳―惠州―深汕特别合作区―汕尾海上旅游航线。
◇ 滨海湾海岸线,图源东莞滨海湾新区
在铁路客运枢纽体系建设方面,滨海湾站、深圳至江门铁路被纳入深圳都市圈枢纽体系重大交通枢纽快速化连接项目。
◇ 滨海湾站效果图,图源东莞滨海湾新区
在公路建设方面,滨江大道―东莞海堤路也作为深莞惠互通重点项目之一提上日程,将打通滨海湾新区与深圳的便捷连接通道。
在教育配套方面,支持东莞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高起点建设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
随着都市圈协同效应的进一步增强,深圳未来跟东莞的关系将会越来越紧密,从而更好达到资源共享、调度以及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