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笔者简要复盘了下,东莞楼市在2023上半年的表现。
这里面有提到,上半年东莞仅挂出了5宗商住地,成功出让4宗、流拍1宗(东坑地块在7月出让,不属上半年),合计揽金约50.7亿元。
对比近年的东莞土拍情况,今年上半年土拍收金额度偏少,同比去年上半年少出让了6宗,不到去年全年的1/7、2021全年的1/10。
去年土拍成交宗数、面积,已经属于近5年的新低。假若今年下半年没能很好发力的话,预计将会再创新低。
根据笔者观察,上半年有些城市还与东莞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仅从数量来看,有的比东莞多出不少,比如北京出让了31宗、上海出让了19宗、广州出让了16宗、杭州出让了66宗、苏州出让了32宗、成都出让了47宗(数据源于网络)。
虽然单看数量是比较片面的,但是结合东莞楼市的态势来看,或多或少透露出了一些寒意。
即便近年东莞土地财政依赖度似乎有下降的趋势(仅有查到最近3年情况),不过根据今年发布的相关计划判断(官方整出来的计划,原意应该是要落实执行的),东莞应该不只想出让这么几宗地块。
截至目前,东莞发布了2个批次的宅地出让清单,第一批次的已经挂牌完毕;第二批次的地块,清单早在5月已经发布,不过仅有东坑地块已经出让,还有12宗地块尚未在东莞市公共资源交易网上线。此外,根据年度供应计划表,原定在7月供应的8宗地块,也是1宗都没挂牌上线(截至发稿)。
一般而言,东莞土拍有着“无兜底不挂地”的原则,没有挂牌也许意味着房企信心依然不足。
那么,在今年剩余的5个月,东莞土拍形势有无好转机会?是否会像上年那样,加大核芯区域宅地的供应比例呢?
01
较大程度取决于行情能否转暖
其实,从去年开始,东莞土拍条件已经放宽了不少,不少区域的地价也有下调,相当于给开发商“让利”了。
接下来,东莞土拍形势能否转好,较大程度取决于行情能否转暖,这主要看政策、经济2大要素吧。
① 中国楼市,一定程度上算是“政策市”。对于促进楼市回暖,利好政策能起一定的作用。
近段时间,楼市积极信号来得比较频繁。种种迹象无不昭示着利好政策将会陆续出台,继续优化调整或是接下来的主基调。
高层层面,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后,没过多久住建部就有发声,要降首付比例|利率|税费、执行“认房不认贷”;昨天(7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也有“力撑”房地产。
◇ 图片截自财联社网站
地方层面,不少城市近期已有相关动作,甚至连北京、上海以及隔壁的广州、深圳,都有表态“要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具体措施应该是住建部提到的以上几项,预计距离正式推出不会太久。
之前一线城市的“放松步子”迈得并不开、官宣动态鲜少,最近却在密集发声,说明风向变得挺明显的。
◇ 图源财联社APP
这些一线城市,改善需求都被压抑的较为严重,仅是名额问题、较高的首付比例就挡住了不少人。然而能对楼市回暖产生较大成效的群体,正是改善型的客户。利好改善的政策落地执行,意义较大。
至于东莞,虽然之前已把“招数”放得差不多,但是不排除还有优化的机会,比如在降首套首付比例方面。要知道,东莞当前首套首付比例最低2成,不过仅适用于无房无贷的情况,名下无房仅有房贷记录依然要3成起。在这方面放松,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笔者多次提到,一线城市/高能级城市回暖,能够产生一定的传导效应、具有一定的风向标意义,在它们的带动下,其他城市也有望跟进回暖。除了看东莞自身“造化”之外,深圳楼市能够起来的话,也会对东莞形成间接利好。
② 经济是基础,产业发展、就业环境得到显著改善,预期将会得到扭转,信心不足的问题将能得以缓解,这对楼市回暖会有不小的帮助。
除了上面提到的《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之外,东莞近期也有设法提振经济,例如:
◎ 放宽产业工人入户条件,吸引人才参与经济建设;
◎ 培育发展潮玩产业;
◎ 近日印发的《关于切实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增强发展信心的若干措施》,通过进一步推动租金、用能、融资、物流成本下降,激发实体经济发展活力;
◎ 利用乐购东莞等平台/方式提振消费......
◇ 图片截自东莞发布
经济复苏,可以说是势在必行,只是何时能够取得显著进展而已。
综上所述,如果楼市回暖进程得到提速,房企信心则有望进一步得以修复,拿地意愿就会有所提升。
7月、8月,恰恰属于传统淡季,即便上周成交有所回升,不过似乎主要是核芯区红盘贡献的,这轮积极信号是否已经开始产生作用,还有待考证。或许“金九银十”节点,是更好的观察期。有向好势头的话,土拍形势应该能够好转了。
02
会否加大核芯区域宅地供应比例?
在行情较为惨淡的上年,东莞历经了第一批集中供地土拍遇冷后,就调整了策略,拿了不少核芯区域的地块出来拍卖。
结果显而易见,整体保证了较高的出让率,有些地方甚至封顶成交,比如广发南、稻花村、龙湾地块。
在接下来的时间,东莞又会否加大核芯区域宅地的供应比例,以保证高出让率呢?
笔者认为,正如上面所说的,要看具体情形。行情越不乐观,预测这种可能性越大。
毕竟,属于核芯区域、热门板块地块,应该最不担心项目会去化艰难的,因此出让成功率会高不少。具备这些条件的,应该少不了南城CBD商住地、万江龙湾江景地、松山湖站TOD“巨无霸”这类的身影。
◇ 南城CBD规划示意图,图源网络
-- 南城CBD,从顶层规划来看,是代表着东莞的门面,当之无愧的价值高地,由于尚处于开发的初期阶段,具有较大的想象空间,属于高阶置业者的优选区域;据说官方拟在9月挂牌出让位于CBD的2宗宅地,是否真实届时见分晓;
-- 万江龙湾虽然近期供应体量较大,某个新盘价格稍低于市场预期、一定程度上形成承压,但是还有利好没有得以正式释放,长期来看具有一定价值;
-- 松山湖虽然今年在售新盘较多,但是松湖原岸已经售罄、松樾最后1栋也将加推,接下来的供应主力落在松湖润府、金地松山湖御府2个项目之上,不过两者面积存在错位,客群定位也有差异,相比其他镇街,竞争形势并不算是严峻。
反观非核芯区域,尤其是比较冷门的板块,本就有着去化压力、存量库存堆积,行情不好时房企更不敢拿了。对于存在这种情况的镇街,官方或许也有以减少供应的方式、来帮助减轻去化压力的意图,因为这样更有助于让片区房价保持稳定。
俗话说,土拍是楼市的晴雨表,希望形势能够转好吧。最起码,流拍率不要升高了吧。